美國「發現」號太空棱9日成功返回地球,完成「絕唱」之旅。

    服役27年的航天「功臣」由此退役,即將「落戶」博物館。

    「發現」號太空棱于美國東部時間7日離開國際太空站返回地球,9日11時57分(北京時間10日零時57分)成功著陸佛羅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跑道。

    著陸前大約1小時,太空人發出指令,「發現」號脫離軌道,滑行穿越大氣層,「衝向」地表。

   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直播「發現」號降落畫面。它穿過淡淡的雲層,由遠至近,調整方向,水平降落,平滑輕觸跑道,打開減速傘,平穩減速,最終停止滑行。

    「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旅程結束,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。

    「最後一次停止輪轉,」「發現」號指令長史蒂文‧林賽在太空棱停止滑行前發出指令。林賽是「發現」號完成「絕唱」之旅後最後一個出艙的太空人。

    太空人告訴美聯社記者,他們返航時心情復雜,因為從此以後,沒有人能夠再次搭乘「發現」號遨遊太空。

    「對我們來說,這是一個喜憂摻半的時刻,」林賽說,「實際上,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,我越來越為這最後一次飛行感到難過。」

    「發現」號太空棱2月24日升空,飛往國際太空站。林賽和隊友回憶這13天旅程時說,整個飛行過程中,「發現」號的出色表現令人驚訝。「它最後一次飛行,如同它的首航,一樣完美。」

    「(它是)一架夢想機器,」太空人埃裏克‧博在降落前夜如是評價「發現」號。

    「發現」號的一生,可以用許多數字來講述。

    服役27年,執行39次太空飛行任務,13次往返國際太空站,繞地球軌道5830圈,累計飛行2.38億公裏,總計搭載180人次前往國際太空站……

    「發現」號的一生,也擁有許多「最」和「第一」。

    「發現」號在太空棱編隊中執行飛行任務次數最多;

    「發現」號前往國際太空站次數最多;

    1986年美國「挑戰者」號太空棱升空73秒發生爆炸,美國航天局暫停太空棱發射任務。兩年後,「發現」號升空,標志著太空棱發射任務的重啟;

    1990年,「發現」號太空棱攜帶哈勃太空望遠鏡進入軌道;

    1995年,「發現」號成為第一個與俄羅斯「和平」號空間站對接的航天器;

    1998年,「發現」號搭載時年77歲的美國首名繞地飛行的太空人約翰‧格倫升空,帶著美國年紀最大的太空人完成了飛行任務;

    2003年「哥倫比亞」號太空棱在返航時解體,太空棱項目再次陷入停頓。兩年後,「發現」號再次承擔「救火」任務,重返藍天;

    2011年,「發現」號搭載首位類人機器人進入太空;

    ……

    2011年3月9日,它成為編隊中第一架完美退役的太空棱。

    在評價「發現」號的一生時,航天局官員頻繁使用「毫無瑕疵」一詞。

    對于這樣一位「毫無瑕疵」的「老者」而言,9日落地滑行最終停止的那一剎那,僅僅代表「退休」,而不代表告別公眾。

    在卸除3個主要發動機、排空危險燃料後,「發現」號將開始另一段旅程與生活。

    下一段旅程,只有1200公裏,會由一架改裝的波音747飛機「馱」著飛行。

    下一段生活,將由位于華盛頓的史密森學會主宰,成為一件歷史的展品。

    9日這天,航天局為「發現」號的退役準備了兩場新聞發布會,一場由航天局出面,一場由太空人主演。

    9日結束的這段飛行,原定11天,卻因為太空任務所需而意外延長了兩天。

    由此,自1984年首次升空以來,「發現」號在太空中總計呆滿整整365個地球日,也就是一年時光。

延伸:NASA:國際空間站現在基本完工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sz0085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